1. <dfn id="tp0n3"><td id="tp0n3"><code id="tp0n3"></code></td></dfn>
    2. <blockquote id="tp0n3"></blockquote>
          <b id="tp0n3"><wbr id="tp0n3"></wbr></b>

          <u id="tp0n3"></u>
          <b id="tp0n3"><track id="tp0n3"></track></b>
          客服微信:3027297

          語文專業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 歷年真題 > 語文專業

          2022年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革吉縣中小學語文教師招聘/編制考試歷年真題試卷

          2022年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革吉縣中小學語文教師招聘/編制考試歷年真題試卷 從16世紀末葉起,經由赴華傳教士的著述,歐洲人開始逐漸了解中國...

          2022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革吉縣小學語文教師招聘/編制考試歷年真題試卷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16世紀末葉起,經由赴華傳教士的著述,歐洲人開始逐漸了解中國語言文字。恰在此時,一股尋覓普遍語言文字的思潮開始在歐洲學人中孕育,并迅疾蔓延開來。引發這場思潮的動因是雙重的。首先,拉丁語的沒落造成了普遍語言的真空。中古以后,歐洲新興民族國家相繼建立,不再愿意采納哪一民族的語言作為族際通用語;然而歐洲和外部世界的商貿活動的擴大,美洲和遠東航路的打通,卻使得各國比從前更加需要有一種能夠通行于世界市場的語言。其次,經驗科學勃興,知識急劇膨脹,對語言表達提出更高的要求,而無論古典的希臘拉丁語還是現有的歐洲民族語,似乎都跟不上學術發展的步子,于是在科學、哲學、教育各界出現一種革新現有的語言文字的呼聲。

          早期覓求普遍語言的歐洲學人當中,近代經驗論的始祖、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?培根是最熱心的一位。1605年,他在《進學論》中提出了普遍語言的構想;十余年后撰著《新工具》時,他又進一步探討了構建普遍語言的可能性,他寄希望于用這種語言來獲取新鮮知識,清除以往的思想偏見或假象。這樣的假象有多種,其中對思想危害最大的是“市場假象”,即由語言文字造成的概念模糊,意義含混。

          這種關于語言不可靠性的疑慮,古人也曾經有過,而培根的思考是出于近代科學的考量。然而要造就這種“最美好的言語范式”,培根本人也不知從何下手。就在這時,傳教士發現了漢語,而早期傳到歐洲的中國語言文化形象又以正面居多,于是培根尋求普遍語言的熱情就有了寄托之所。他認為,漢字是一種“真字”,可以直接表示物象或概念,有利于記錄和傳達“真知”?!哆M學論》談及中國語言文字時說:“在中國以及地中海東部的一些王國,習慣于使用真字,這種字符既不表示字母,也不表示整個的詞,而是表示事物或概念。各國各省的語言并不相通,卻能讀懂他國他省的書面作品。所以,跟語言相比,文字為人們更廣泛地接受?!?/span>

          在如何看待中國語言文字的問題上,培根顯然背離了他自己所信奉的經驗主義原則和科學歸納法,誤以為所有漢字都是表示物象或概念的宇符,不具表音的功能。實際上他對漢語漢字并無直接的經驗,他的些許認識完全是傳教士漢語觀的翻版。不過,他的著眼點是理想化的普遍語言,漢語只是恰巧進入歐洲人的眼簾,才成為他借題發揮的一個對象。在培根看來,設若文字只是用來記錄語言和純粹服務于書寫,那么西方拼音文字要比象形表意的漢字優越得多;然而,事實上文字還起著保存、傳遞知識的作用,而在這后一方面,漢字或許能比拼音文字更有作為。對于西方語言和拼音文字,詞是事物、思想的映像,而字母則是詞的映像,所以,字母與語言真正表示的內容并不直接關聯。

          哲學家們努力想把語言改造成合乎理性需要的思維工具,要求語詞與概念逐一對應,概念與事物之間建立嚴密的邏輯關聯;對于文字,則要求字符直接適配于事物。殊不知模糊、冗余、同義等等乃是自然語言系統的固有特性,無論說出的話,還是寫出的字,都無法避免這類“缺陷”。

          (摘編自姚小平《西方語言學史》)

          1.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)

          A. 中古后,歐洲產生了許多新的民族語言,他們都不能填補拉丁語沒落造成的普迫遍語言真空。

          B.對培根等人來說,構建一種普遍語言,既能滿足學術發展的需求,也能讓人們獲取新的知識。

          C.文字作為一種工具,不僅可以用來記錄語言和服務于書寫,而且還起著傳承人類知識的作用。

          D.哲學家培根將尋求“最美好的言語范式”的熱情寄托在了剛傳入歐洲的中國語言文字上。

          2.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)

          A. 文章先從兩方面分析了歐洲學人尋覓普遍語言的原因,接者論述了培根在其中所作的努力。

          B. 第三段引用《進學論》,說明培根認為中國語言文字有利于傳達“真知”,適合作為普遍語言。

          C. 文章第四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,論證了象形表意的漢字相對于西方拼音文字的優越性。

          D. 文章以培根對普遍語言的尋找和對中國語言文字的認識為論述對象,指出了其觀點的局限性。

          3.根據原文內容,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()

          A.培根的思考是出于近代科學的考量,他想創立一種新型思維工具而非真正專注于漢語研究。

          B.早期傳到歐洲的中國語言文化形象多為正面,因為漢字消除了傳教士以往對中國的思想偏見。

          C.培根實際上對中國語言文字并無直接的經驗,他的對漢字的熱情和誤解是赴華傳教士帶來的。

          D.人們應該創制一種合乎理性需要、直接適配事物的語言文字,用以擺脫自然語言系統的約束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參考答案更多資料請聯系微信:202679107

          本人從事語文教師招聘編制考試工作8年以上,總結和整理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語文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和資料,該資料來自各地的語文教師編制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考試試卷中,再加上我們老師團隊的整理和各種渠道得來的資料。內容可以說十分精煉,可謂是一份不可多得珍貴的教師招聘考試寶典資料,所有資料含有答案。在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率非常高,適合教師招聘、編制、特崗、進城、職稱等考試。如果需要可以聯系本人微信:202679107

          你可知道——別人用這個資料就考過關了!

          你可知道——整理這個資料需要花多少精力!

          你可知道——可以為你節約多少時間!

          你可知道——有了這個資料可能給你帶來什么!

          你可知道——沒這個資料你可能失去什么?

          推薦會員套餐復習資料:

          1.高分題庫上、下冊

          2.考前卷A、B卷

          3.真題卷、考前卷更新(電子版)

          4.筆記及考點歸納整理(電子版)


          相關內容

          文章評論

          表情

          共 0 條評論,查看全部
          • 這篇文章還沒有收到評論,趕緊來搶沙發吧~

          評論排行榜

          熱門標簽

          女人把腿张起来让男人桶
            1. <dfn id="tp0n3"><td id="tp0n3"><code id="tp0n3"></code></td></dfn>
            2. <blockquote id="tp0n3"></blockquote>
                  <b id="tp0n3"><wbr id="tp0n3"></wbr></b>

                  <u id="tp0n3"></u>
                  <b id="tp0n3"><track id="tp0n3"></track></b>